秋末茶座丨螃蟹人生

时间:2022-05-11来源: 首页-新博88-首页

  十月中旬的一天,夫子吃了一只女儿送来的阳澄湖大闸蟹,有滋有味,含笑入睡。晚上做了个梦,大闸蟹口吐白沫,说:老夫子,你们只知吃我们,给我们写个正儿八经的传记吧。写不写?不写,咬你啦。说罢,两只大螯挥舞而来。夫子一个劲儿说“写写写”,于是,就有了下面的文字。

  螃蟹与人类,很长一段时间,我在江河湖泊,你在陆地山丘,不大搭界,只是螃蟹侵犯人类,又发现是绝顶美食,才亲密热络起来。有文字记载,已有一二千年了。《周礼天官疱人》说周天子吃“青州之蟹胥”,《抱朴子》称蟹为“无肠公子”。

  小时候就听说,在江南,有个叫阳民氏(音)的,是个地方官。他巡视农村,百姓向他诉说,有种八足之虫,用大钳夹稻杆,稻田被它夹得七零八落,收成大减。怎样灭它?阳民氏叫农民捉来用开水烫,那知香气扑鼻,剥开尝尝,甚是鲜美,于是就吃开了。

  更广的说法,一两千年前有一个叫巴谢的人,是当时一个守城的士兵。有一年,螃蟹数量大增,泛滥起来,爬出湖面,夹人的脚,人们非常害怕。于是,人们将沸水灌入城池周围的沟渠里面,螃蟹被煮熟,浑身透红,还发出一股香味。巴谢好奇,把蟹壳掰开,发现壳里面的肉诱人,于是就吃了一口,大呼好吃。人们就开始食用螃蟹了。

  很可能是同一版本,添油加醋,把大禹治水、巴解、阳澄湖联了起来。说是,大禹到江南开河治水,派壮士巴解到水陆交错的阳澄湖区域督工。入夜,工棚口点起火堆,谁知火光引来了大量“夹人虫”,汹涌而来。“夹人虫”的侵扰,妨碍了开河工程。巴解想出了一个办法,叫民工在城边掘起一条很深的围沟,天晚升起火堆,围沟里灌进沸腾的开水。“夹人虫”席卷过来,纷纷跌入沸水沟里被烫死。烫死的“夹人虫”浑身通红,堆积如山,发出一股引人开胃的鲜美香味。巴解大着胆子咬了一口,螃蟹肉质鲜美,越吃越香。民工也跟着吃起来。当地的百姓获悉后,也纷纷效仿捉拿“夹人虫”吃,于是成了美食。

  吃食,探索,发明创造,包括用词,都有第一人,有的称始作俑者,呒啥了不得,有的称伟大,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了不起。尤其鲁迅说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,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?”第一个吃螃蟹,更了不得了。勇气,创新,改革,斗争,不信邪,战天斗地,还赋于哲学意义,实践出真知,梨子甜不甜要亲口尝一尝。

  螃蟹八足,左右各四,生就如此,可左右,不可前后,有利有弊,无可指摘。螃蟹虽有八足,如蜈蚣,其行,速度并不速,上岸,蜂拥而上,密密麻麻,霸道也在所难免,你让我过了你再过嘛。两螯如大钳,进攻、自卫的武器,如牛角、羊角、象牙,无论何种动物,包括植物,仙人掌的刺、月季花的针,要生存就得进攻,也得自卫,得赠四字:威风凛凛。其外貌丑陋,倒是真的。

  螃蟹横行霸道的恶名,其实,借寓而已,说的是人。横行霸道的,大多是地痞流氓、强盗恶霸,如四川、上海滩上的帮派,南霸天那样的恶霸;还有当官的,掌握大权,无法无天,为所欲为,所谓奸臣,奸臣中心狠手辣、无所顾忌者。

  公元1976年10月,菊黄蟹肥,正是人类大吃螃蟹的时候,北京城里发生一件震动环宇的大事,四个人被抓了起来,推上历史审判台。人们大吃螃蟹,解心头之恨,庆除横行霸道之喜,螃蟹在历史上大书了一笔。

  说句公道话,螃蟹无罪,给人类作了一个贡献,贡献了横行霸道这个词,贡献了横行霸道的形象。若龙贡献了呼风唤雨,若老虎贡献了威震山林。

  有一种捉蟹,蛮有诗意的,像独钓寒江雪:秋风起,河岸上,搭个草棚,一条竹帘,伸进河里,点盏油灯,蟹们如飞蛾扑火,自己由竹帘爬上岸,一逮一只,又一只。蟹们被投进笼子,口吐白沫,爬来爬去,还是自由自在。一个晚上,几斤蟹不会少。河里、田里随意捉蟹,今日成了江南的一个乡愁:昨天的蟹在沟里,今天的蟹在网里。

  什么时候,是谁第一个将蟹入诗的,无从考证。与同时的菊花相比,咏蟹诗既少,佳句也不多。《红楼梦》里,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的三首,诗家认为,还是薛宝钗的“眼前道路无经纬,皮里春秋空黑黄”为佳,把世间如螃蟹者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,可称“食蟹的绝唱”,余则平平,不像曹雪芹所写。大约与蟹外形丑陋,横行无忌有关,不合文人的兴味,所咏大多也是数落螃蟹横行无忌,而皮日休的“未游沧海早知名,有骨还从肉上生。莫道无心畏雷电,海龙王处也横行”,一反俗套,变嘲讽为赞扬。

  黄巢有咏菊诗: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”,企图夺取皇位,反骨毕露。李自成有咏蟹诗:“一身甲胄肆横行,满腹玄黄未易评。惯向秋畦私窃谷,偏于夜簖暗偷营。双鳌恰是钢叉举,八股浑如宝剑擎。只怕钓鳌人设铒,捉将沸釜送残生”,意在惩奸除恶,力透纸背。两诗是赞是讽都表现了反叛者的英勇气概。

  螃蟹入画,名家无数。近代,李苦禅的《蕉作双蟹图》《月下独酌》、任伯年的《菊蟹图》、朱屺瞻的《秋光》《菊蟹图》,都是名作;齐白石画螃蟹,似乎更有名,画家们常以菊与蟹相伴,菊黄蟹肥,而齐白石画了一只笼子与蟹相配,耐人寻味。

  吃,是生理,也是文化,吃文化。吃蟹,大嚼,称牛吃蟹;若品,品茶品蟹,就含了文化,有文化味。如何品,用什么工具,用什么佐料,配上一壶绍兴老酒,再吟首五言七绝长短句,蟹文化四溢,或哗哗或涓涓就流出来了。这多半属文人的专利。可证,87版《红楼梦》电视剧,加了一场冷子兴品蟹的戏,配了套“蟹八件”,细模细样品起蟹来,这是原著所没有的,告诉你,文人吃蟹岂能牛嚼?

  阳澄湖大闸蟹,并非大名,也非户口簿上的登记名,奶名或俗名,正儿八经的应叫“中华绒鳌蟹”。绒鳌乃形,一对大螯上生有绒毛,中华乃家乡。

  前多年,有则新闻,好像是德国,一些湖泊大闸蟹疯狂繁殖,欧洲人又不食蟹,没了天敌,泛滥成灾。惊呼,把大鳌虫赶出欧洲。上海人江浙人大喜,阿拉到欧洲吃蟹去。

  一位英国人曾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见到大闸蟹的经历:他在泰晤士河边闲逛,惊奇地发现河堤竟然自己蠕动了起来。紧接着,一些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、有着八条毛茸茸的细腿的家伙,像喝醉酒一般摇摇晃晃地爬进河里。他飞奔回家,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家人和朋友,却被告知,这些小动物,统治泰晤士河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。

  1935年,中华绒螯蟹在泰晤士河边的一个发电站出现。后来,在约克郡的萨斯菲尔德水库又发现这种怪物。在英国人看来,这种蟹的螯上长满了毛,就像小手套一样,他们又叫它“中国手套蟹”。没天敌,中华绒螯蟹在泰晤士河的中上游大量繁殖。它们爱在堤岸上打洞,可以打出半米深。它们什么都吃,水草、鱼卵、钉螺,包括英国海域受保护的白螫小龙虾和三文鱼卵等,栖海住湖,陆地爬行游刃有余,迅速繁殖,成为霸主。

  不仅在英国,在荷兰、德国以及欧洲大部分水系,甚至加拿大、美国,都发现了大闸蟹的踪迹。真是四海为家。动物界的“华侨”。

  怎么远渡重洋、周游四海的?确凿证据,中国开放门户,与欧美通商,是大轮在吴淞口载水压仓,把蟹苗作为旅客带去的。是开放的衍生物。

  作为外来生物,在欧洲又没有天敌,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专门成立了一个大闸蟹研究小组,研究大闸蟹“入侵”欧洲的路线图以及应对之策。

  物种,动物,植物,有原产地,有扩散;有人为,有自然;有称引进,有称入侵。山芋、马铃薯、玉米称引进,一枝黄花称入侵。引进与入侵是有区别的。引进是主动的有益的,入侵是被动的大多不需要是被动受害的。多年前,水葫芦是作为净水作物引进的,后来成为有害作物要把它开除了。大闸蟹去欧美呢?不是引进,也不是入侵,是误入。

  有二十年了吧,2002年吃蟹之时,解放日报副刊《朝花》发了一文,题为《培训大闸蟹》。说的是冒名顶替。作者就是秋末。文章这样说:

  培训大闸蟹的全称,叫做阳澄湖培训大闸蟹。这个名称的由来,其实已有一段历史,起码四五年、七八年了,说是前些年阳澄湖大闸蟹全线飘红,市场吃紧,聪明的蟹农就从外地、主要是苏北进中青年蟹,放进阳澄湖的围子里养,有养一两个月的,有养二三十天的,还有将蟹笼在湖水里沉几天、沉几下的,喝上几口湖水,得点阳澄湖的水气。养就是“培训”,就养成了阳澄湖培训大闸蟹。前一两个月上海的报纸就发过一条消息,说是沪上市场上的阳澄大闸蟹“倒流”到阳澄湖去,上海的价格比昆山还便宜,为何“回游”?就是外地到沪上的蟹再到阳澄湖去培训了。蟹农是绝对不会说此蟹有“培训”两个字的,不管正宗不正宗都是一个品牌:阳澄湖大闸蟹。

  据行家里手讲,都是从湖水里捞出来的,从外观很难分出谁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,谁是培训大闸蟹,或许味道有区别,也难分得一清二楚。更何况,品蟹师和品酒师一样,专业水平的世上又有几个,许许多多的吃蟹人,嚼蟹而已,舌尖上辨不出江南江北在蟹分子里的差异。所以,阳澄湖培训大闸蟹销路还挺好。但是,培训两个字还是坏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声。今年苏州“出口”香港大闸蟹150吨,只有2吨是阳澄湖的,其余都是太湖蟹。阳澄湖大闸蟹步了碧螺春的后尘。市场到处都有碧螺春,就难觅真正的碧螺春。

  二十年了,培训大闸蟹,冒名顶替绝了吗?没有。不信,你去苏州市场看看,明明是外地蟹,打的都是阳澄湖大闸蟹,培训也不培训了,防伪标志还一应俱全。看来,真实大闸蟹产地、防伪打假还任重道远。

  有个插曲,“零点行动”开始的时候,中央电视台播了档太湖治污的节目,其中有个片断,专为螃蟹洗白的。有画面有旁白,说螃蟹不仅不污染湖水,还帮助治污,水草疯长也会使湖水缺氧,而螃蟹以水草为食,可以防染,螃蟹可养。这如同一道金牌,螃蟹免斩。

  此后,太湖养蟹未禁,还年年扩展,“太湖蟹”响当当的名牌,与阳澄湖大闸蟹抗衡。不知是物极必反,还是另有隐情,据说,蟹吃草是事实,但远抵不了养蟹如词料、药物等污染,利弊相比,弊大于利,围网养蟹当禁。新华日报有此报道:

 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,湖面2233平方公里。从上世纪80年代起,太湖开始围网养殖。“好水养好蟹”,太湖大闸蟹声名鹊起,利益驱使下,到太湖养蟹的不光有本地渔民,农民、外地人也纷纷加入围网养蟹队伍,最多时围网面积20.43万亩。经过1998年、2008年两次集中整治,逐步被压缩到现在的4.5万亩,主要集中在东太湖湖湾的吴中区东山岛与吴江区的庙港、七都沿岸。按照国务院及江苏省相关规定,2020年前取消太湖网围养殖,恢复养殖区原有生态面貌。

  最后,再说个秋末与蟹的故事:从前啊,1947、1948年吧,秋末七八岁,夏天,左脚背被什么东西砸了个洞,鲜血淋漓,回家抓了把香灰按上,没当回事。当回事也没用,绝不会上医院,生疖生疮、皮破肉伤都是自生自灭,包括伤风咳嗽。原本以为十天八天就会愈合,哪知感染了,脚面溃烂了,一月还未愈合。村上老人讲,去河里捉只蟹,剥开,将蟹壳洗净放在火上烤,至焦黄,敲成粉末,撒在伤口上,十天就好。一试,果真有效,伤口愈合了。至今脚面还留了个大疤,像开了朵菊花。蟹壳粉能治伤口?有否科学依据,不知。反正,秋末得对螃蟹说,谢谢您啦!要是得败血症,呜呼哀哉,就没秋末说蟹了。

  苏ICP备12032443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101057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140518

  中小学作文投稿:苏州日报《沧浪》副刊投稿: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:szrbsiaoshuo#163.com 姑苏晚报《怡园》副刊投稿:chuxinsz#126.com

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:jubao#subaonet.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



上一篇:碧螺春的产地(碧螺春哪里的)
下一篇:西双版纳:以茶为媒让大渡岗乡走好生态有机之路